地形"壺穴"的成因? | Yahoo奇摩知識+

2005年12月31日 - 壺穴依形成營力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河成壺穴與海成壺穴 1.河成壺穴:顧名思義以河流的作用為主,河床的底岩需露出,在多雨地區,由於流量大, ...

地景保育教室-壺穴 -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

壺穴是因急流中常挾帶的砂、礫石等,逐漸挖鑽和磨蝕岩床而產生的圓形凹穴。在臺灣 ... 臺灣地區由於自然環境特殊,多數河流的河床上都可見到壺穴的形成。由於壺 ...

壺穴-2

台灣的河成壺穴以基隆河為代表,如暖暖火車站前暖江橋畔(圖1與2)、基隆河的上游 ... 較膠結不良(如泥質砂岩)或岩性較弱的岩石(如泥岩、頁岩)較有機會形成壺穴。

壺穴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- Wikipedia

漩渦狀水流,更加速壺穴的挖掘與形成。急流或瀑布流水自由落體的撞擊,亦可產生壺穴,所謂滴水穿石,可產生圓柱狀甚至鑿穿岩塊而形成如管狀的壺穴。而平流的 ...

壺穴成因之探討 - 台灣地景保育網

不同學者對壺穴形成原因的看法並不一致,可能生成壺穴的岩性及構造的因子如下︰1.堅硬岩石;2.塊狀及均質岩石;3.膠結較差者及不均質岩石;4.視其岩石之節理、層 ...

壶穴_百度百科

壶穴( pot—hcle)又称瓯穴。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,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。壶穴集中分布在瀑布、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。

壺穴 - Facebook

一般壺穴形成初期多為單個獨立的壺穴,稱為單一壺穴,規模通常都較小。當侵蝕作用持續進行,側壁逐漸拓寬,2個以上的壺穴將逐漸連結在一起,成為聯合壺穴。